河北专接本公共课政治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
更新:05-28 作者: 尚学教育
河北专升本考试备考 | ||
---|---|---|
最新政策 | 公办分数 | 免费网课 |
考试内容 | 招生计划 | 资料Q群 |
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
(一)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
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、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。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,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、发展的物质条件,包括地理环境、人口、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,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社会存在的最主 要方面。社会意识指由社会存在派生出来的一切精神现象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指二者谁是本原、谁决定谁 的问题。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,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。
(二)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
1、地理环境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,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,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。
2、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,社会通过人及其活动(首先是生产活动)来表现其物质性。
(三)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
1、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,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,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。
(1)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,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,并取得 物质成果;
(2)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,体现着人与人之间活动的互换,其存在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;
(3)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,并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,使生物的人上 升成为现实的人。
2、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,它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。
(1)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,是人类社会这一特殊有机体的物质承担;
(2)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、性质和面貌;
(3)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,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。
(四)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
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;合理利用资源、保护环境、维护生态平衡,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存 在于发展 具有重大的意义。
(五)社会的实践本质
1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“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”。
(1)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;
(2)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;
(3)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。
2、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,深刻地说明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本质,为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提供了依据。
- 同学留步,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!
- 本文标签: 专接本
最新文章